当前位置: 首页>>技术交流
技术交流

危险!被“玻璃雨”困住的都市
更新时间:2011-08-24    |     来源:南都周刊
        [导读]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玻璃幕墙建筑迅猛发展,如今部分建筑已进入事故多发期。但是,过时的安全规定、检测维修责任的不明晰,让玻璃幕墙已经成为都市人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2011年8月7日,原本预计将正面袭击上海的今年第九号台风“梅花”拐了一个弯,申城没有迎来预报中的16级大风。
        然而就在两天后,在无雨无大风的情况下,南京西路静安协和城的2号楼落下30余块玻璃,致使一名路过的骑车人受伤,这已经是这个楼盘今年的第三场玻璃雨。
        自2010年7月以来,一年间,上海已发生八起玻璃幕墙爆裂事故,其中的两起事发于建成不到两年的新建筑,所幸这八起事故都未造成致死事件。
        26年前,当第一座使用玻璃幕墙结构的上海联谊大厦矗立于黄浦江畔之时,当时写字楼的白领们认为玻璃幕墙象征着现代、高档和体面,现在却避之不及。
联谊奇景
        于1985年5月开盘的联谊大厦,是上海城市发展史上的一段公众记忆,该大厦是上海乃至全国第一批采用玻璃幕墙装饰的大楼。
        作为上海对外开放后的第一幢现代化办公楼,联谊大厦标高107米,当时吸引了花旗银行等诸多知名跨国企业入驻。
建成后,在联谊大厦上班的白领个个西装革履,加上对玻璃幕墙的现代性憧憬,以致一些1980年代毕业的大学生曾经的梦想,就是能在联谊大厦里上班。
        事实上,看似现代感十足的玻璃幕墙,早在上世纪初就被发明。
        1926年,德国人格罗庇乌斯在他设计的包豪斯新校舍中,采用了大面积玻璃幕墙,当时被誉为奠定国际式新建筑风格的三杰作之一。
        西方的玻璃幕墙热,至美国波士顿的约翰·汉考克保险大厦问世时达到顶峰。1966年,约翰·汉考克保险公司邀请著名美籍华裔建筑师贝铭设计新总部大楼,贝的方案极富颠覆性:首先大胆使用整块双层反光玻璃幕墙,让整座大楼看起来像是一块巨型的玻璃,人们惊奇地发现,面对这栋纯粹的现代建筑,看到的却是大楼反射出附近的一座大教堂。
        不过汉考克大厦在施工时就遇到严重问题。1973年1月,一阵阵强风吹袭波士顿,大厦的一块玻璃幕墙脱下,虽未造成人员伤亡,却拉开了该大厦幕墙大面积脱落的序幕。最终,汉考克大厦有超过30%的玻璃幕墙脱落,工程不得不延期至1976年才竣工。
        玻璃幕墙技术随后遭到众多非议和抨击,但仍于1980年代进入中国,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率先出现。
这26年间,是玻璃幕墙在中国迅猛发展的时期。据统计,截至2007年,玻璃幕墙在中国的使用量已超过3亿平方米,占全世界的66%。
玻璃之城
        一份来自国内玻璃生产巨头—耀华玻璃的报告显示,中国的玻璃幕墙产量,经历三级跳,发展异常迅猛。1983年至1994年为模仿阶段,平均年产量约200万平方米;1995年至2002年为自我成长阶段,年均产量约800万平方米;2003年至今是自我发展阶段,年均产量已达1500万平方米,这其间,产品开始用于国外建筑工程。
        仅在2007年,中国生产玻璃幕墙总量就已为2200万平方米,占据世界当年产量的86%。
玻璃幕墙迅猛发展的背后,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必然。
        “不用玻璃幕墙,那么高层建筑用什么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陆津龙反问,“类似央视新大楼这种造型复杂的高楼,必须使用玻璃幕墙这样的轻质材料,传统的砌墙或者浇混凝土根本无法达到这么轻的自重。”
        专业人士称,玻璃幕墙的自重,仅相当于砖砌体的1/12、混凝土的1/10,而且更具备后两者没有的建造速度优势。
        使用玻璃幕墙设计的联谊大厦施工时,仅用了14个月的时间即告完成。根据相关文献记载,联谊大厦在施工时创造了结构标准层平均五天一层,最高达四天一层的纪录,比预计工期提前近两年完成。
        “玻璃幕墙都是在工厂里完成的半成品,通过简单安装就能完成施工,所以对超高层的建筑来说,一定都是选择玻璃幕墙进行设计建设。”陆津龙说。
        早在1998年,上海市三玻(玻璃、玻璃纤维、玻璃钢)协会就已宣称,上海当时拥有的434幢玻璃幕墙高层建筑,已经超过东京20年的同类建筑总量,并预测到20世纪末,上海将拥有600幢左右的玻璃幕墙建筑。
        现实情况远超预期。据统计,截至2000年,上海已拥有玻璃幕墙建筑1241幢,2004年达到2239幢,至2011年,保守估计,上海已拥有3000幢左右的玻璃幕墙建筑。
不安全的“安全玻璃”                                 
        但在,正悬在高空的幕墙,却成为无数城市人的噩梦。最近几年,国内众多案例显示,玻璃幕墙除了因风力因素脱落外,甚至还会发生自爆。
        最近一年在上海发生的玻璃幕墙碎裂事故,绝大多数为自爆事件,其中全都采用钢化玻璃。陆津龙向南都周刊记者解释,钢化玻璃因其技术原因,自爆事故难以避免,也很难事先察觉,“再保养也没有用。”
        曾参与设计上海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重大幕墙工程的高级工程师龙文志也撰文称,钢化玻璃自爆已成为玻璃幕墙的“癌症”,造成钢化玻璃自爆主要是由玻璃中硫化镍(NiS)杂质膨胀引起,无法目测检验,也不可控。
        更致命的是,钢化玻璃自生产后的自爆高峰期目前没有规律可循。龙文志称,自爆时间可能是刚出炉时,也可能是出厂后1-2个月,也有出厂1-2年才自爆的,更有产品生产完成后4-5年才出现问题。
        钢化玻璃自爆后,产生细小碎粒,在由高空坠落的加速度作用下,形成“玻璃雨”,威力大到甚至可将大楼底层的玻璃钢天棚击穿。
        事实上,玻璃幕墙原本并非只可选用钢化玻璃,按其采用的玻璃种类,可分为钢化玻璃、半钢化玻璃、夹层玻璃、浮法玻璃等多种。
        不过在2003年底,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四个部委联合发布《建筑安全玻璃管理规定》,强制要求“人员流动密度大、青少年或幼儿活动的公共场所以及使用中容易受到撞击的部位,其玻璃幕墙应采用安全玻璃”。
        龙称,所谓“安全玻璃”指的是符合国家标准的钢化玻璃、夹层玻璃,但由于单片钢化玻璃的造价比夹层玻璃低,造成国内绝大多数大楼的玻璃幕墙都采用钢化玻璃。陆解释,之所以2003年四部委发文中,钢化玻璃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玻璃,源于当时对钢化玻璃破碎后会飞散坠落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钢化玻璃高空坠落会造成‘玻璃雨’,浮法玻璃或者半钢化玻璃高空坠落会造成‘玻璃刀’,相对而言,钢化玻璃小碎片坠落的危害要小得多,但钢化玻璃的高空坠落仍具有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陆津龙说。
        目前,主流的钢化玻璃每平方米造价在60-70元左右,夹层玻璃的成本则两倍于钢化玻璃。而这仅仅只是玻璃的成本,如果算上不同玻璃幕墙的工艺,两者间相差的价格更大。
        市场上的玻璃幕墙主要分为隐框、半隐框、明框和点式四种,其中隐框或者半隐框玻璃幕墙的荷载主要靠密封胶承受,价格约700元/平方米,点式玻璃幕墙的造价在1200元/平方米左右,而传统的明框玻璃幕墙造价则为600元/平米左右。
        若以一栋大楼安装1万平方米左右的隐框钢化玻璃幕墙计算,其建造总价约700万,若使用夹层玻璃代替钢化玻璃,总价就高出了100万。
        但夹层玻璃的安全性能则好得多,“夹层玻璃不会产生自爆问题,即使因为其他原因造成其破裂,在PVB膜的维持下,跌落时会呈现片状结构,从而不会变成碎碴。”陆津龙分析。
谁来检测维护?
        1980年代至1990年代国内建造的一批玻璃幕墙建筑,目前已面临玻璃幕墙设计寿命将至的问题。玻璃幕墙设计寿命最高仅为25年,但检测维修一直是玻璃幕墙建筑相关方推诿扯皮的环节。
        根据2006年上海装饰装修行业协会给出的指导价,由“现场检查组”实施的概要性检查和幕墙测绘收费为10元/平方米,而由“专业检测评估机构”实施的检测和现场检查以及整体评估则收费25元/平方米。部分玻璃幕墙制造企业负责人亦向记者确认,目前检测费用涨幅不大,收费大体在20元/平方米左右。
        一幢玻璃幕墙建筑的面积通常在1.5万平方米左右,以此计算,检测费用需15万元左右。检测费用高昂,成为各方一直头痛的问题。
        今年7月29日,上海市建交委和市房管局共同发文,对既有玻璃幕墙建筑开展为期8个月的专项检查整治工作,玻璃幕墙施工企业成为这次专项整治工作的负责主体,被要求对承担施工且交付使用未满三年的所有玻璃幕墙建筑进行自查。
但另一方面,产权单位更倾向于直接让物业公司进行检查,因为后者的费用要低廉得多,每平方米5-10元即可完成,一些物业公司的员工甚至会向幕墙施工企业的专业人员偷师,从而让自己进行玻璃幕墙的日常检查。
        相关政策并未要求这些产权单位请来专门的检测机构,仅要求其自查,物业公司遂成为玻璃幕墙建筑实际上的最终管理者。
        在上海市建交委和市房管局联合召开的会议上同时明确,建筑产权人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对玻璃幕墙的检测、维修、安全负责。然而产权人究竟是谁?各方表态莫衷一是。
        陆津龙称,产权人的责任也应该进行区分。“如果玻璃幕墙本身的制造工艺和检测完全符合标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正常的功能退化,责任就不应由制造或施工单位承担,小业主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大厦内的部分单元产权出售,购买者被称为小业主。根据上海最新的政策要求,对需要采取维修加固的玻璃幕墙建筑,原则上按照“谁施工,谁维修”的方式进行,费用由产权单位承担。但小业主没有专业能力和技能判断玻璃幕墙的功能状况,一旦出现事故,小业主难免会被认为“背了黑锅”。
        2006年,上海曾开展玻璃幕墙专项整治行动,当时曾提出包括建立覆盖全市的玻璃幕墙数据库、探索按期强制检测提醒告知机制,对于使用期满10年的玻璃幕墙建筑按时发出检测通知等建议,但这些想法均未实现。
        在上海最近一次发生玻璃幕墙碎裂事故的静安协和城旁,永源路的部分路段被封锁,两辆警车停在首尾处,车内坐着的民警看着快速通过的助动车和行人,有居民上前询问,民警只好面露无奈地回答:“物业不来修,我们在这看着,又有什么用?
玻璃幕墙三宗罪
1、高能耗
        一般建筑的窗与墙的单位能耗比例为6:1,而“玻璃”建筑由于大面积采用玻璃幕墙,从而出了“冬寒夏热”的现象。多数摩天大厦不得不加大功率,开放空调以调节室温。冬天要先于其他建筑供暖,夏天要先于其他建筑制冷,能源高消耗触目惊心。处于直射或当阳的玻璃楼,其耗能是普通建筑的4倍以上。研究人员曾做过一个测算,夏天采用玻璃幕墙的建筑每5平方米的采光面积就需要用一匹的空调来抵消,而普通建筑20平方米的面积才需要用一匹的空调来降温。
2、光污染
        光污染,是指高层建筑的幕墙上采用了涂膜玻璃或镀膜玻璃,当直射日光和天空光照射到玻璃表面时,由于玻璃的镜面反射而产生的反射炫光。光污染不仅影响周围居民身体健康,强光经反射进入高速行驶的汽车内,会造成司机视力错觉,还可能诱发交通事故。
3、破裂伤人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幕墙工程委员会曾对北京等10个城市进行了既有幕墙安全状况调查,在调查的120个既有建筑幕墙项目中,幕墙玻璃破损437块,存在玻璃幕墙隐患的工程占调查项目总数的9.38%。调查显示,采用钢化玻璃致使玻璃幕墙和门窗的玻璃破裂事故居高不下。
        在欧美等国,虽然没有法规禁止钢化玻璃的使用,但是业内却自觉形成规则:不用钢化玻璃。在玻璃幕墙同样应用广泛的日本,在人群密集的闹市区,日本使用的还是夹丝玻璃或夹层玻璃,而最新的低铁超白玻璃则不会自爆。(记者郑文对此文亦有贡献)(南都周刊)
记者_陈承 实习记者_吴思凡 上海报道
 
暂无数据!
暂无数据!